經濟觀察網 記者 濮振宇 10月31日,在2023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期間,奧動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動”)聯合創始人/聯席董事長張建平在接受經濟觀察網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鄉村地區對于換電模式總體而言是有需求的,目前換電站主要是面向B端,但將來也要面向C端,奧動新能源正在考慮三、四線城市建設換電站的問題。
“一個小的鎮,可能一個換電站就能解決幾千輛車的充電問題,畢竟也有沒裝(充電樁)的人,哪里都有流動人口,流動人口不一定有自己的車位,他就需要快速的補能,可以通過換電來解決這個問題。”張建平說。
資料顯示,奧動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換電領域的頭部企業,當前已構建起換電核心技術研發、換電站商業化運營、電池金融、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換儲充一體、電力交易、碳交易等多位一體的換電商業閉環,與一汽、東風、長安、上汽、北汽、廣汽等整車企業有業務合作。
在張建平看來,換電與充電并不是對立不相容的兩種模式。他判斷,換電站最終是一個儲能站,也是一個快速補能站,將來一定是可充電也可換電;而加油站未來被換充結合的綜合補能站取代也是必然,奧動新能源下一代換電站將會針對C端打造。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多地公共充電樁充電價格上漲,引發新能源車主廣泛關注。張建平認為,原先大家都想擠進市場,所以充電價格很低?,F在充電價格屬于回歸自然,只有合理的價格,才是行業長久發展的路徑。
據了解,在新能源汽車換電領域,除了奧動這類第三方服務商,蔚來、北汽新能源、吉利睿藍、上汽飛凡、廣汽埃安等車企也在布局。對于這一趨勢,張建平將主機廠布局換電模式比作相對封閉的“蘋果”的角色,而將奧動比作主打共享的“安卓”的角色。
張建平同時坦言,換電的共享面臨著標準化的考驗。電動車已從第一代油改電、第二代電動化走到了如今的第三代平臺化階段,第四代將是標準化階段。在新階段,電池箱的標準統一、換電共享成本降低,都還需要時間。
整體而言,換電行業尚未迎來盈利期。“為了普及,換電站必須布局合理,數量足夠多,要做到三五公里都要有一個點,所以要不斷地去建站,做好配套的服務。電動車的發展速度這么快,每個月銷量都是20%-30%的增長,我們現在擴張都來不及,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盈利是很難的。”張建平說。
據張建平透露,奧動換電站的單車投資成本(換電站總投資/服務車輛數量)目前是行業中最低的,“我們最早的時候,在北京為(配套)北汽一個站投了300萬,但只能服務100輛車,單車投資成本就是三萬塊,而現在幾千塊一輛車,因為我們的服務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天換電1000次”。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