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m id="dhntg"><object id="dhntg"></object></em>

    <ol id="dhntg"><ruby id="dhntg"><input id="dhntg"></input></ruby></ol>

    <th id="dhntg"></th>

    政府助推“兩瑞閃婚” 瑞銀宣布30億瑞士法郎收購瑞士信貸

    歐陽曉紅2023-03-20 09:38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歐陽曉紅 胡艷明  又是一個48小時!但不像硅谷銀行那樣“閃崩”,而是“閃婚”——可謂兩行合并后將締造總投資資產逾5萬億美元的“兩瑞戀”(新實體)。

    監管仿佛在與時間賽跑:3月17日(上周五),瑞士信貸集團(股票代碼:CSGN.SW/CS.N,簡稱“瑞信”)股價再度暴跌之后,3月19日,在政府等相關部門支持下,瑞銀集團(UBS Group AG,簡稱“瑞銀”)宣布,已達成協議,將以30億瑞士法郎(約32.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信。

    瑞銀表示,瑞銀計劃收購瑞士信貸。此次合并預計將創建一家總投資資產超過5萬億美元的企業和可持續價值機會。它將進一步鞏固瑞銀作為總部位于瑞士的領先全球財富管理機構的地位,其總投資資產超過3.4萬億美元,在最具吸引力的增長市場開展業務。

    根據交易條款,瑞信股東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將換取1股瑞銀股份,相當于0.76瑞士法郎/股,總對價30億瑞士法郎。瑞銀從交易中獲得250億瑞士法郎的下行保護,以支持標記、購買價格調整和重組成本,以及對非核心資產的額外50%下行保護。預計到2027年,這兩項業務的合并將產生超過80億美元的年度成本削減。兩家銀行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瑞士國家銀行(瑞士央行)的現有工具,通過這些工具,它們可以根據貨幣政策工具的指導方針從瑞士央行獲得流動性。

    據悉,此宗并購案的談判由瑞士聯邦財政部、瑞士國家銀行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聯合發起,收購得到了他們的全力支持。

    “此次收購對瑞銀股東來說很有吸引力,但我們要明確一點,就瑞士信貸而言,這是一次緊急救援。我們已經構建了一項交易,該交易將保留業務中的剩余價值,同時限制我們的下行風險。”瑞銀董事長ColmKelleher表示。其解釋,收購瑞士信貸在財富、資產管理和瑞士全能銀行業務方面的能力將增強瑞銀發展其輕資本業務的戰略。該交易將為客戶帶來利益,并為瑞銀的投資者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價值。

    瑞銀首席執行官拉爾夫·哈默斯(Ralph Hamers) 表示:“瑞銀與瑞信的合并將鞏固瑞銀的優勢,進一步增強我們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的能力,并深化我們一流的能力。此次合并支持我們在美洲和亞洲的增長雄心,同時擴大我們在歐洲的業務規模,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周內歡迎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新客戶和同事。”

    瑞銀投資銀行將通過加速實現全球銀行業務的戰略目標,同時管理瑞士信貸投資銀行的其余部分,從而加強其在機構、企業和財富管理客戶中的全球競爭地位。合并后的投資銀行業務約占集團風險加權資產的25%。

    瑞銀預計,到2027年,該交易將增加每股收益,并且該銀行的資本化率仍遠高于其13%的目標。此外,瑞銀宣布,ColmKelleher和Ralph Hamers將分別擔任合并后實體的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信貸董事長AxelLehmann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倒閉的美國地區銀行引發的金融不穩定在錯誤的時間襲擊了該銀行。

    而在這之前,瑞銀曾提出以至多10億美元要約收購瑞士信貸,但遭到瑞信的拒絕,認為其報價太低。

    受金融風暴沖擊、深陷困境的瑞士信貸股價近幾周暴跌,3月15日(上周三)股價下跌21%,而后停牌。該銀行披露在其2021年和2022年的財務報告流程中發現了“重大缺陷”。瑞信最大的股東沙特國家銀行稱不會再購買瑞士信貸的任何股份。如此,疊加近期美國硅谷銀行和SignatureBank的相繼倒閉,導致市場對全球銀行體系更廣泛脆弱性的不確定性——當瑞信再現警告信號后,這種擔憂加劇了。盡管瑞信的問題早于當前危機,其在2022財年結束時虧損近80億美元。包括瑞信本身以及一些高管和顧問最近也與丑聞有關。

    外媒報道稱,瑞士政府幫助促成了這筆交易,其明確目標是在周一(3月20日)早上亞洲市場開盤前完成合并。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瑞士國家銀行——向瑞士信貸和瑞銀提供高達1080億美元的流動性援助貸款。

    另據外媒報道,預計瑞士政府還將通過免除合并前通常需要的六周等待期來加快交易速度,而且瑞士當局不要求瑞銀獲得股東批準。

    正如,瑞銀表示,該交易無需獲得股東批準。因為,其已獲得FINMA、瑞士國家銀行、瑞士聯邦財政部等核心監管機構的預先同意,及時批準該交易。

    事實上,雙方“閃電”達成協議得益于瑞士政府的斡旋,但瑞銀收購瑞信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基于其商業戰略和資源優勢、行業競爭格局,以及對瑞信困境馳援等多方面的考慮。

    如瑞銀所言,此項收購可為其帶來可持續價值機會;可進一步鞏固瑞士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加之,瑞信是瑞士第二大銀行,其擁有的客戶群和資產也將成為瑞銀的重要資產。包括此次收購還將加強瑞銀在投行領域的實力。

    瑞銀方面稱,該交易鞏固了瑞銀作為瑞士領先全能銀行的地位。合并后的企業將成為歐洲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投資資產超過1.5萬億美元。

    對瑞銀而言,收購瑞信,可使其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務的版圖,增強瑞銀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而對瑞信來說,收購意味著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業務整合,有助于解決公司目前面臨的財務問題。

    瑞銀作為全球知名的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極具戰略和資源優勢稟賦。其在全球范圍內的投資和業務拓展能力,以及在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優勢,可能使其更有能力應對瑞信面臨的問題,并為后續的整合和重組提供支持。

    行業競爭格局來看,瑞士銀行業競爭激烈,瑞銀和瑞信作為兩個主要競爭對手,瑞信危機也可能使之面臨其他競爭對手的收購或合并,這可能迫使瑞銀采取行動,以避免在市場份額和競爭力上被其他競爭對手超越。如此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 AG)正在密切關注瑞士信貸的情況,以尋求收購瑞士信貸某些業務的潛在機會。

    不過,諸多合并機遇之外,收購后可能的裁員問題亦備受關注。瑞信近年陷入困境,業績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022年瑞銀創造了76億美元的凈利潤,瑞信全年凈虧損79億美元。如此,其或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重組和裁員;業界認為,瑞銀集團收購瑞信之后,預計將裁員數千人。外媒報道,瑞信裁員9000人是瑞銀收購的前提。

    或許,不只是裁員問題,由于兩家公司的規模不同,合并后可能需要大量的資源來實現整合。此外,整合過程中可能難免會存在公司文化差異和管理壓力。如此,這次收購也存在些許挑戰,但無疑有助于整體提升瑞士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力。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金融貨幣市場、保險資管、財富管理等領域。十多年財經媒體從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