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m id="dhntg"><object id="dhntg"></object></em>

    <ol id="dhntg"><ruby id="dhntg"><input id="dhntg"></input></ruby></ol>

    <th id="dhntg"></th>

    直播帶貨騙術再升級:主播上演“苦情戲” 老年人陷入劇本“陷阱”

    錢玉娟2023-03-15 23:09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伴隨網絡直播業態的井噴式發展,通過短視頻平臺觀看直播、購物,成為當下消費者娛樂、消費的熱門方式,而這背后也出現諸多亂象。

    繼去年曝光主播運營打賞騙術、翡翠玉石產業帶的“撿漏”騙術等直播行業亂象后,今年的央視315晚會再一次將鏡頭對準了直播間,如今騙術升級,主播為了讓直播間的“爹媽們”下單買貨,靠劇本、演員、場景,上演著一幕幕“苦情戲”。

    直播帶貨“局中局”

    在315晚會播出的事例中顯示,李先生的母親以及楊女士的母親,多在短視頻平臺觀看情感類直播,作為老年人的她們,關注的主播多是解決糾紛和家長里短、婆媳關系等人設。

    記者搜索發現,名為“高冷”和“小張說事”的主播賬號來自于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這類主播通過設計好的橋段,與雇傭的演員進行荒誕的戲碼表演,甚至為了讓“劇情”真實,他們不惜耗費資金搭建“病房”等場景,利用病人、醫生等角色,博取老年人的信任。

    當手機這端的老年人們,在主播一聲聲“爹媽們”的叫喊聲中,不斷點贊、刷好評,而主播的最終目的便是賣貨,向直播間的“爹媽們”推銷所謂的“特效藥”。

    李先生發現母親購買的“療效”產品,不過是壓片糖果。為“苦情”主播小張提供產品供應的利哥供應鏈,其內部人士稱上述產品“賣99元10盒,給主播開傭金80元。”

    不止這些,315晚會還揭露了依靠編造故事、夸張演技,博取老年人信任,進而直播賣貨的主播,像“馬洪亮”、“方明快相親”等,都來自以“信任”為標簽的快手短視頻平臺。

    主播基于消費者的信任,通過人設、劇本等架設“局中局”,以“苦情戲”吸引老年人關注。之于防范意識薄弱的老年人而言,他們則在主播一聲聲“家人們”、“爹媽們”的稱呼下,成為了被收割的流量。

    嚴防“情感陷阱”

    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律師程亮指出了直播帶貨的一大重要特點,消費者容易受到主播的情緒影響,“沖動消費”。他認為,直播平臺以及加入其中的主播們,應該以誠信為本,如實、全面地介紹商品,拒絕虛假宣傳與欺詐,以誠信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出于對主播的信任,不少消費者會在直播間非理性購物,而直播間出現“陷阱”,部分主播通過扮丑、賣慘等形式騙取相關直播間用戶打賞、交易等亂象,早就引起了無訟合作律師、北京君澤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市文化娛樂法學會直播與短視頻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糜志彬的注意。

    盡管去年315晚會揭露了賭石直播等亂象后,相關監管部門便推進了一系列網絡“清朗運動”,但糜志彬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直播亂象的治理會更困難一些,尤其是站在用戶角度,“要想發現主播在賣慘,在騙取用戶的同理心,成本會比較高,普通用戶很難去甄別”。

    糜志彬此前代理過一些直播相關的案件,用戶即便是主張主播詐騙,也要考慮到“他到底哪些行為存在詐騙,以及如何去證明”?;谀壳霸V訟舉證責任的分配,糜志彬表示,即便消費者意識到被主播或直播間欺騙,想通過民事訴訟去獲得賠償,依然會特別困難。

    “苦情戲”主播賬號被封禁

    央視315晚會一經播出,記者當即在快手平臺上搜索查找,發現被曝光的相關“苦情戲”主播賬號已經被封禁。

    問及接下來的平臺治理問題,截至記者發稿,快手方面未予以回應,但在此一個月前,2月14日,快手官方曾針對直播中的惡俗炒作行為予以處罰公告,其中在重點治理方向中有這樣一條“禁止以虛構劇情進行虛假營銷或兜售虛假產品”。

    要對直播電商行業中的劇本表演、欺詐式帶貨亂象進行治理,糜志彬覺得,需要多方發力,最首要的正是直播平臺,他認為平臺要承擔起更多責任,通過開展一些自治專項行動,專門對于上述劇本、“苦情”等情感類型直播進行治理。

    程亮也表示,直播平臺需完善平臺規則,不斷約束、監督主播和商戶的行為,護航消費者擁有一個放心的直播購物的體驗。

    其實,平臺在凈化、維護社區環境的同時,相關部門也不斷加大對直播行業的嚴監管。今年春節,中央網信辦啟動了“清朗·2023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其中的工作任務就包括集中查處網絡詐騙等違法違規行為。

    糜志彬注意到,上述專項行動之后,監管部門對于網絡直播中以賣慘扮丑、情節表演等誘惑用戶打賞的行為,也明確要進行處罰和治理。一組公開數據顯示,僅去年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上被處罰的涉劇情炒作的直播間超10萬個。

    在監管部門的專項行動基礎上,糜志彬建議,將上述直播亂象的治理提升至更高維度,再通過與相關直播平臺進行約談,著重強調或予以政策施壓等動作,要求平臺基于后端大數據等技術進行監督,從算法推薦方面,對違規主播以及以賣慘內容為主要傾向的直播間做降權處理,限流及限制用戶訪問,從而對這一直播亂象起到打擊作用。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TMT新聞部記者
    長期關注并報道TMT領域的重大事件,時刻保持新聞敏感,發現前沿趨勢。擅長企業模式、人物專訪及行業深度報道。
    重要新聞線索可聯系qianyujuan@eeo.com.cn
    微信號:EstherQ13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