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2022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足1/3,作為促進消費增長的消費信貸機構也一改往年狂飆的增長勢頭。
3月15日,金融科技集團信也科技(NYSE:FINV)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人民幣30.50億元,同比增長24.6%;凈利潤人民幣5.563億元,同比下降14.4%,一改前三季度增長態勢。
消費能否走出2022年四季度的“深V”曲線?消費金融行業能否走出2022年四季度的“深V”曲線?
消費貢獻率能否抬升?
2022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8%,而在2021年,這一數據為65.4%。從近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走勢來看,已成為一條斜率向下的曲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自去年末開始,消費開始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3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70409億元,增長5.0%。
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過去幾個月的數據來看,消費正在走出“深V”。
“市場銷售增速由負轉正。在疫情影響逐步消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等因素作用下,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元,同比增長3.5%,扭轉了2022年10月以來連續三個月下降的趨勢,在上年同期較高基數基礎上持續恢復。”3月15日,國家統計局貿經司統計師付加奇表示,總體來看,1—2月份消費市場運行恢復態勢較好。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費意愿仍待增強,消費條件還需提升改善,消費市場恢復基礎仍需鞏固。下階段,隨著居民消費信心逐步恢復,相關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消費新增長點將不斷拓展,消費市場有望延續恢復態勢。
市場預計,隨著疫后企業及居民端信貸需求改善,信用卡、消費信貸業務將迎來復蘇。
“從民生來看,各項社會活動、經濟活動已經進入正軌,消費在復蘇之中,甚至可以說快速復蘇之中。”3月9日,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經濟復蘇、人們的消費信心和意愿逐步增加。對以零售為主的股份制銀行來講,業務機會和資產質量都會呈現向好的趨勢。
消費金融熬過了寒冬?
財報顯示,信也科技2022年全年營收人民幣111.342億元,同比增長17.6%;凈利潤人民幣22.813億元,而2021年為人民幣24.953億元。
分拆信也科技四個季度數據來看,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都呈現增長態勢,四季度營收增加而凈利潤降低。
來源:信也科技財報
國際業務為信也科技2022年四季度的營收提供了新增長點,國際業務收入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1.9%,占四季度收入比達到12.9%。信也科技2022全年國際業務營收11.5億元,占總營收10.3%。
3月14日,樂信(NASDAQ:LX)發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務業績:四季度樂信營收30.5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8.7%,環比增長13.4%;利潤(Non-GAAP EBIT)4.57億元,同比增長25.6%,環比增長13%;營收與利潤已連續三個季度環比雙位數增長。
對照樂信2022年四個季度的發展可以發現,營收和利潤在后面幾個季度均環比上升,V型反轉趨勢明顯:營收層面,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別為17.1億元、24億元、27億元、30.5億元,增長趨勢明顯;利潤層面,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別為1.29億元、2.6億元、4.1億元、4.57億元,利潤同樣在持續上升。
來源:樂信財報
樂信CEO肖文杰表示,“當前,國內消費復蘇步伐加快,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發展消費,合理增加消費信貸。在消費回暖和政策利好雙重作用下,樂信2023開年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良好發展態勢,2023年一季度管理在貸余額已經突破1000億。展望未來,我們審慎經營的同時,對今年的業務增長持相對樂觀的態度,預期一季度的交易額將達600億,全年的業務規模和盈利將實現可持續增長。”
3月10日,奇富科技(原360數科 03660.HK)發布2022財年年報顯示,2022實現營業收入165.54億元,同比下降0.49%,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0.24億元,同比下降30.40%。其中,四季度營收3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4.22億元下降12%,較上一季度的41.44億元下降6%。
來源:奇富科技財報
“2022年四季度,我們經歷了一個宏觀環境較為動蕩的季度,從10-11月的大范圍封控到12月的放開,持續了近3年的疫情防控落下帷幕,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也基本告一段落。”奇富科技CEO吳海生表示,銀保監會于2022年12月27日發布消息,金融政策要更主動地配合財政政策和社會政策,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加大金融支持擴大內需力度。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也表示,將從三方面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包括繼續推動相關平臺企業加快剩余少數問題的整改,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研究制定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金融支持措施。整個行業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與金融科技的消費金融信貸相比,2022年消費金融公司及銀行消費金融業務發展緩慢。
螞蟻消費金融在2022年扭虧為盈。3月9日,寧德時代發布2022年年報,并披露了其持股8%的螞蟻消費金融首個完整財年的部分業績。數據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對螞蟻消金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收益為6724.38萬元,按照寧德時代持有8%股份換算,2022年全年螞蟻消金實現凈利潤約8.4054億元。寧德時代2021年的年報顯示,螞蟻消費金融開業半年的成績為虧損11.7億元。
3月13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顯示,螞蟻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已從80億元增至185億元,增資幅度131.25%。由此,在3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其注冊資本暫時居于首位。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預計,螞蟻消費金融增資擴股后將會進一步提升運營能力,有望將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領先于其他同類機構。
3月9日,中國聯通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其中一并披露了招聯消費金融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為1643.4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79%;營業收入175.01億元,較2021年的159.33億元增長9.84%;實現凈利潤33.29億元,較2021年的30.63億元增長8.68%。
對比2019年至2021年的數據,招聯消費金融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2022年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均降至個位數。
2018年到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分別為69.56億元、107.4億元、128.16億元、159.33億元,2019年至2021年營收增速分別為54.39%、19.33%、24.32%;凈利潤分別為12.53億元、14.66億元、16.68億元、30.63億元,2019年至2021年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7.01%、13.77%和83.66%。
數據來源:中國聯通財報
銀行瞄準大眾客群
消費信貸的參與者不僅僅是消費金融公司,還有商業銀行,后者主要集中在個人業務部和信用卡中心。
以平安銀行為例,主要以信用卡和新一貸為主要產品。
財報顯示,2022年,平安信用卡流通卡量6899.72萬張,較上年末下降1.6%;應收賬款余額5786.91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9%;交易金額33919.11億元,同比下降10.5%;應收賬款不良率為2.68%,同比增長0.57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末,平安銀行“新一貸”余額1600.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7%;其中,四季度余額幾乎未增長。
平安銀行信用卡及新一貸部分數據:
數據來源:平安銀行財報
尤為重要的是,2022年四季度,平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環比提升41bps至2.68%,新增不良資產20億。除了部分風險暴露之外,信用卡規模單季度也壓降163億。新一貸不良率環比提升14bps至1.31%。
“消費金融這塊去年由于受到客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所以我們在新一貸和信用卡上是更加的穩健”。平安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執行官項有志表示,2022年平安銀行優化資產結構,對新一貸和信用卡適當地有所控制。
受信用卡業務拖累,平安銀行2022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同比下降5.1%。
與金融科技、消費金融公司聚焦年輕群體和收入中等偏下群體不同,銀行信用卡面對的多數是中高收入人群。
謝永林認為,中國信用卡市場的盈利來源與海外不同,海外市場的盈利有1/3來自年費、1/3是傭金、1/3是生息。在中國年費不容易收,傭金則太少,而生息風險很大。平安銀行的做法是將信用卡客戶的消費金融需求與財富管理需求結合起來。
“我們以消費金融陪伴大眾客群成長,當他們產生財富管理需求時,無感切換另一個經營渠道;另一方面,我們以資產配置做好財富客群的經營,通過客戶實際需求,為他們提供場景化、定制化的融資服務。”謝永林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