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m id="dhntg"><object id="dhntg"></object></em>

    <ol id="dhntg"><ruby id="dhntg"><input id="dhntg"></input></ruby></ol>

    <th id="dhntg"></th>

    未名宏觀|2023年2月貨幣金融點評-信貸規模和結構均改善,貨幣寬松持續高位

    蘇劍2023-03-15 06:49

    要點:

    ●經濟恢復動能增強,新增社融整體改善

    ●信貸規模大幅多增,結構特征顯著改善

    ●存款活期化趨勢性向好,資金空轉現象得到緩解

    ●展望未來:宏觀經濟進入全面恢復階段,信貸規模穩步提升,M2維持寬松不變

    內容提要

    2023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316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9430億元,高于市場預期;新增人民幣貸款18100億元,同比多增5800億元。隨著穩增長政策的持續落地生效,以及市場預期的顯著改善,疫后經濟恢復動能增強,信貸需求持續擴張,貸款結構和部門結構均出現改善,預計后續信貸規模仍將穩步提升。

    2023年2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65.79萬億元,同比增長5.8%,較上期下降0.9個百分點;廣義貨幣(M2)余額275.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9%,較上期提高0.3個百分點,再超市場預期,創自2016年3月以來的新高。在疫情影響消退,節后國內經濟全面恢復的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環境較為寬松,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加快投放等政策支持下,信貸規模大幅多增,以及財政前置發力的積極作用,共同支撐M2同比增速大幅走高。同時,存款活期化趨勢性向好,資金空轉現象得到緩解,預計后續隨著市場預期完整修復,均將得到進一步改善。

    正 文

    經濟恢復動能增強,新增社融整體改善

    2023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316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9430億元,高于市場預期。其中,人民幣貸款18200億元,同比多增9116億元,政府債券8138億元,同比多增5416億元,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少減4158億元,共同支撐本月社融規模大幅多增,并且本月基本沒有較大的拖累分項??梢?,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推動下,以及市場預期隨疫情防控政策轉變得到改善,節后經濟修復動能增強,全國社會融資規模整體改善。

    關于2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大幅多增,主要是因為2022年年底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這些政策對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撐力度較大,例如定向支持基建、制造業、綠色等政策性貸款金額,以及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落地見效,同時繼續加大對房地產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例如提供保交樓專項基金等,加之節后市場預期繼續修復,信貸需求得到積極提振。

    關于2月政府債券同比大幅多增,主要是因為今年繼續采取前置發力策略,支撐基建投資等項目,助力經濟疫后快速修復,預計2023年的3.8萬億專項債額度會陸續提前發放。

    關于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大幅少減,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銀行大量投放信貸助力經濟疫后快速恢復,所以表內融資需求旺盛,表外融資則被相應替代。此外,本月信托貸款也出現了同比多增,可能是受到地產金融政策影響,信托貸款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撐。

    信貸規模大幅多增,結構特征顯著改善

    2023年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8100億元,同比多增580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7003億元,同比多增5803億元;票據融資-989億元,同比少增4041億元;中長期貸款11963億元,同比多增7370億元??梢?,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是本月信貸規模同比多增的主要支撐。進一步分部門看,2月居民戶貸款2081億元,同比多增5450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16100億元,同比多增3700億元,顯示2月份居民戶信貸規模開始出現改善,而企事業單位信貸規模繼續恢復,對本月信貸規模構成重要支撐。我們預測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5000億元,高于市場預測均值14346.15億元,低于實際信貸規模,主要低估了本月疫情政策轉變后居民戶的信貸需求。

    居民戶貸款方面,2月居民戶短期貸款1218億元,同比多增4129億元,居民戶中長期貸款863億元,同比多增1322億元,表明居民戶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得到有效改善,也是自2021年11月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多增。疫后整體經濟環境恢復一定程度帶動居民戶的信貸需求,但仍需關注居民戶信貸同比多增的持續性。一方面2月出現了一波還貸潮,大量居民戶提前還貸或用低成本貸款置換高成本貸款,從而對中長期貸款的回升構成對沖,另一方面人民銀行的儲戶調查問卷顯示,2022年四季度,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同比提高了10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2.8%,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而且實際數據顯示2月份居民戶存款同比多增10849億元,表明居民戶的儲蓄意愿依舊較強。

    企事業單位貸款方面,2月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5785億元,同比多增1674億元,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11100億元,同比多增6048億元,表明在穩增長政策的主導下企事業單位的中長期貸款保持較好的恢復,信貸結構持續改善,這一方面主要得益于一攬子穩經濟政策陸續落地生效,制造業和基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包括6000億元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2000億元設備更新改造專項貸款、3000億元農業農村基建投資、保交樓專項資金、金融支持房地產等各類政策,另一方面在疫情影響消退后企業預期得到顯著改善,產需兩端景氣度得到提升,數據顯示2月制造業PMI大幅擴張至52.6%,高于榮枯線,信貸需求回暖。

    存款活期化趨勢性向好,資金空轉現象得到緩解

    2023年2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65.79萬億元,同比增長5.8%,較上期下降0.9個百分點;廣義貨幣(M2)余額275.52萬億元,同比增長12.9%,較上期提高0.3個百分點,再超市場預期,創自2016年3月以來的新高??梢?,在疫情影響消退,節后國內經濟正式全面恢復,國內貨幣政策環境較為寬松,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加快投放以及財政前置發力等政策支持下,信貸規模大幅多增,同時較強的信貸派生能力以及財政前置的發力共同支撐M2同比增速大幅走高。我們預測2月末M2同比增長12.5%,高于市場預期均值12.3%,低于實際值0.4個百分點,主要是低估了2月強勁的信貸規模。

    從M2-M1增速來看,2月末M2與M1的同比增速差為7.1%,增速剪刀差較上期提高1.2個百分點。結合1月的走勢,2月末剪刀差擴大主要是因為春節假日的影響,通常節前企業會將大量的定期存款轉為活期存款,用于節前發放各種薪資、獎金等,導致1月M1增多,但節后又存在活期存款回流的現象,即大量活期存款轉為定期,由此形成今年1-2月增速差較大波動的原因,但從整體趨勢來看,貨幣存款活期化在持續提升,企業投資獲利在快速恢復。

    從社融-M2增速來看,2月末社融-M2的同比增速為-3.0%,較上期減少0.2個百分點,增速差有所降低。自2022年4月以來社融擴張速度持續弱于貨幣擴張速度,且增速差在持續擴大,預示著資金流動性持續充裕。自今年以來,穩經濟政策持續落地生效,信貸需求持續擴張,社融恢復相應得到提升,2月份兩者之差開始縮減,預計未來金融市場資金空轉現象將有所緩解。

    未來展望:宏觀經濟進入全面恢復階段,信貸規模穩步提升,M2維持寬松不變

    信貸規模:預計未來信貸規模將穩步提升,信貸結構逐漸完善。2023年隨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再次落實,大規模專項債也將積極前置發力,而且2022年年底出臺了一系列穩地產政策,房地產融資環境預計也將大幅改善,整體宏觀環境有利于信貸規模擴張。

    M2:預計未來M2同比增速繼續維持高位運行。隨著節后國內經濟恢復的全面啟動,偏寬松的貨幣政策仍將助力宏觀經濟穩定恢復,加之今年上半年基數較低,未來M2同比增速仍將保持高位運行,但會出現逐月緩慢回落的趨勢。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掛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2006年開始就呼吁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觀調控有度”的觀點完全一致。(4)關于中國經濟目標增速的成果。2013年,劉偉、蘇劍經過縝密分析和測算,認為中國每年只要有6.5%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確保就業。此后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標。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確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態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態。(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財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对弧肥且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內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14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布者【經觀】所有。本App為發布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