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 經濟觀察網3月8日獲悉,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在今年人大會議期間提交多份建議,其中一份為建議重視家政在托育體系中的作用,提供更加精準的專業托育服務。
此前國家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楊文莊曾介紹,全國有4200萬0-3歲的嬰幼兒,其中1/3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實際入托率僅約5.5%,供給與需求缺口很大。
當前中國的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由家庭托育、“托幼一體化”、其他社會機構托育等組成。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大力推進“托幼一體化”,“托幼一體化”是指將托育中心附設在幼兒園,統整托幼資源,將0-6歲嬰幼兒的教育與保育相互銜接。
“‘托幼一體化’是嬰幼兒托育服務的有益補充,但‘托幼一體化’并不能代替專業的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卓長立提到,幼兒園附設的托班主要招收2歲左右的嬰幼兒,面對更小的嬰幼兒,大多數幼兒園表示“力不從心”,沒有能力、也沒有意愿接收低齡嬰幼兒,在托育體系中各類機構如何定位與分工成了嬰幼兒托育服務的當務之急。
卓長立認為,從0-6歲的上下游關系來看,家政服務母嬰護理“上延”比幼兒園“下沉”更符合社會和家庭對嬰幼兒托育服務的需求。
因此她建議:
一是評估并大體界定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的范圍和社會分工。根據評估結果和社會、家庭需求來調整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的發展方向。尊重幼兒園自主的選擇,“托幼兒一體化”的“下沉”界限為2歲以上。
二、鼓勵“家政服務母嬰護理”和育嬰機構“上延”。為母嬰護理機構創辦嬰幼兒托育服務提供支持和保障,對于全國連鎖的大型母嬰護理機構,可根據各地不同政策實行差異性扶持,打造全國性的嬰幼兒托育服務示范點。
三、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對嬰幼兒托育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出臺更多政策鼓勵和支持母嬰護理機構創辦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比如在財政資金、土地或經營用房供應、稅收減免、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和扶持。
四、促進資源合作。促進家政服務母嬰護理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的合作,加強醫療保健服務和嬰幼兒托育服務的銜接,為家庭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五、給予適當財政支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資助家政服務母嬰護理機構開展嬰幼兒托育服務,特別是在財政困難地區和偏遠地區。如提供現金補貼、貼息貸款和資本注入等。還可通過稅收減免等方式,降低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的運營成本,促進機構的建康發展。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